大型央企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如何做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
 

 

 

信创,即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”。我国自主信息产业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,旨在通过对IT硬件、软件等各个环节的重构,基于我国自有IT底层架构和标准,形成自有开放生态,从根本上解决本质安全问题,实现信息技术可掌控、可研究、可发展、可生产。信创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,也是当今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功能。信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、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。

 

网信安全+党政信创

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:政策加持

网信安全事件频发,清晰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息,那就是关键元器件以及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,不能受制于人,否则就会被卡脖子、断供甚至受到后门漏洞的攻击,严重威胁国家网信安全。

 

在完成党政信创任务的同时,同步实现了应用、技术、体验等多维度升级提升了电子政务安全可控水平,带动并形成了以“信创CPU芯片+信创操作系统”为基础的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,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。

 

党政信创的实施成果

1.应用升级:统一平台架构,实现业务重构与资源整合,打通信息孤岛,优化业务流程 ,实现业务应用 层面的升级。

2.技术升级:促进信创体系与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。

3.体验升级: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模式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,实现部署简单高效、升级方便及时、操作灵活易用,实现用户体验层面的升级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

数字化: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,现实世界重构为数字世界。

数字化转型: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模式,实现组织变革,进而提高业务绩效。

 

 

数字化是信息化生长的第二曲线,代表比信息化更高的生产力形式,也就必然要求更高的生产关系形式,信息化能在生产效率的提升方面发挥很大作用,但在改善体验、创新业务价值方面则无法与数字化相比。真正的数字化是整个社会的数字化,是一个完整的、互相关联的推进过程,需要整个社会基础设施、法律体系、管理体制的全面进步来支撑。信息化以流程驱动,决效率问题;数字化以数据驱动解决效益问题。数字化是信息化的高阶阶段。

 

数字化特点:以客户为中心、技术赋能,数据驱动,构建生态。

 

2020年8月,国资委发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》,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工作。针对新形势,国资委明确数字化转型基础、任务和关键举措。

 

四个转型基础:

•     技术基础,探索新型IT架构

•     管理基础,应用量化融合管理体系

•     数据基础,建设集团数据治理体系

•     安全基础,使用安全可靠产品

三项重点:

•     开展新型基建,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

•     布局数字产业,打造规模化数字创新体

•     构建国际先进、安全可控数字技术体系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建设理念:基于信创化基础设施替换,融合“云大物移智链” ,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层面推动网信安全,实现国家战略;从价值层面提升管控能力,支撑企业长远发展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:国资政策、集团管控、市场竞争以及数字经济、技术变革,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。

国资政策要求:国有资产统计及报表编制工作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、“总部机关化”问题专项整改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、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。

集团管控痛点:加强管控、降低成本、业务创新、利润增长、赋能企业。

市场竞争力:各行业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门槛、混合所有制改革分化央企成长

行业变革催生强壮独角兽企业、双创政策继续培育市场新主体、企业出海困难重重面临新阻力。

央国企信创化与数字化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,央国企需求:核心技术路线自主可控、 系统架构上云用数赋智 “双升级”。

 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信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;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;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统领;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主线。

1.关键核心技术、产品、服务自主可控为主线。

2.网信基础设施、综合办公、经营管理、生产运营等系统安全替换为抓手。

3.保障央国企管理、运营的国家数据安全为根本。

4.为推进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。

5.助力网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为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提供动力。

央国企在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实施中,应坚持统筹部署、开放合作;分级分类、真替真用;供需联动、协同推进;防范风险、多干少说的原则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

1.平台更替:基础产品能替尽替 ,夯实网信基础:服务器、 网络设备、存储、安全设备 终端国产化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等。

2.技术升级: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,助力数字化转型:云计算 、大数据、AI、 5G、 区块链等、采用微服务、中台理念进行架构升级、实现“精前台、大中台、强后台”。

3.应用重构:应用重构, 实现业务赋能:整合业务价值:通过微服务改造实现业务解耦,快速满足业务需求,实现业务赋能:沉淀共性业务组件和数据组件,开发运维一体化。

4.安全加固:国产安全产品体系和密码体系建设:提升整体安全可控水平,满足网络安全法、分保、等保、关基保护等要求 ;  提升安全纵深防御能力,建设国产密码基础体系,规划从核心部件到云的安全体系。

 

信创化与数字化转型规划实施的总体任务

实现央国企综合办公、 SM网的全面替换;网信基础设施、经营管理系统的稳妥推进;以及生产运营系统的积极探索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总体需求分析

 

不同行业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特点

 

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是对企业业务全方位的重塑,包括企业战略、营销、商品、商业模式、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。

 

依托信创产品体系,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,突破传统技术面临的问题,实现“精前台、大中台、强后台” ,助力央国企数字化转型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架构

需求牵引,央国企总部和下属企业可通过共享中心纵向到底,各业务系统间通过云和中台建设实现横向到边,实现企业治理现代化。

 

构建基于国产环境的三层三翼总体框架,坚持安全为先、需求牵引、技术先进的原则,全面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
 

央国企数字化战略方法

打通业务 ,支撑央国企组织变革迈向敏捷协同:

业务层面横向打通,从业务条线打通集团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壁垒,横向业务打通,实现各部门高效协同办公。如人力资源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运营管理等的横向打通。

管理层面纵向打通,从管理一条线打通央国企总部和下属单位的数据孤岛实现集团本级、二三级企业、集团外企业的纵向打通。

 

数智中台赋能 ,快速构建央国企业务应用:

通过数智融合的信创中台的有力支撑,构建有效强大的央国企中台能力,实现业务、技术和数据的有机统一,从而促进央国企管理和运营全面数字化,持续为各业务部门赋能,通过不同阶段信息化资产的积累,沉淀公共微服务能力,最终形成强大的央国企中台支撑,以微服务化改造,实现业务解读,支持业务应用的快速定制开发和业务创新,实现应用快速灵活应变。

 

云网边端融合,集中调度管理和智能运营:

针对央国企客户的关键业务,推荐使用基于信创私有云的“两地三中心” 解决方案以确保业务连续性,满足关键业务的高可用诉求,同时以云为依托 ,构建完整产业生态。

1.统一建设:建设统一基础资源池并提供服务,降低建设成本。

2.统一管理:原有X86服务器与国产技术路线服务器统一异构管理,实现资源灵活分配。

3.统一运维:IT资源,包括网络、存储、服务器、操作系统等统一运维 ,提升运维效率。

4.统一安全:数据、业务等提供统一安全管理和控制,提升安全等级。

 

基础设施选型, 充分复用党政信创工作成果:

复用党政信创工作成果不等于采用性能型号完全一致的信创产品,鉴于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,建议基础软硬件、密码产品类、 网络安全产品依托相关“信创标准或规范”进行替换;如暂无信创相关国标、团标、行业标准等参考,可结合党政信创及内外部专家经验,制定符合摩尔定律的企业标准 ,遴选适合央国企业务属性的信创产品。基础软硬件的多样性以及版本的多样性,导致软硬件环境组配的多样性、验证适配难、集成难、维护难等一系列问题。可通过基础软硬件及应用组合 “产品套装”保障系统稳定性及可用性。

 

央国企信创数字化转型的多元化应用交付:

根据既往项目实践经验,标准应用、拓展应用国产化改造采用适配、迁移重构技术,均可实现单轨率100%;成熟应用通过标准配置开箱即用完成敏捷交付;生产应用通过桌面云高效体验确保业务连续。

 

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“赋能型”数字化战略管控与业务协同平台,支撑三大核心能力构建 ,打造 “云、网、端、数、智”五位一体的XW信息化体系架构。

 

以需求为导向,采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遵循适应性、经济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等四性原则 ,构建个性化精前台、集中化大中台、云化的强后台(基础设施),实现自主安全的“数字央企”信息化战略。

 

 

 

 

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观点不代表普永咨询立场。本文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,仅作学习研究之用,如涉版权或不便分享,后台联系删除。

 

 

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管理 

 

 

风险 · 内控 · 合规

咨询 · 信息化 · 融合

 

相关热文荐读

某集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规划方案

央国企数字化转型建设思路与案例

普永咨询携手南宁产投集团打造“五位一体”信息化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