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资委部署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工作:明确2025年重点任务,划定优化布局三大方向
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国企改革扎实推进,科技创新持续加力,产业发展向新求质……国务院国资委18日至19日在京举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,传递出我国地方国资国企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。
★
促改革:提升企业活力效率
★
面对重重考验,2024年我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增加值7.7万亿元,实现利润总额1.7万亿元,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方面彰显了新担当。
国有企业稳健运行的背后,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。
“2024年各地高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,截至2024年底主体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70%。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此次会议上说。
据了解,截至去年底,95.5%的地方设党委的国有企业动态优化了党委前置研究事项清单,95%的地方一级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考核评价制度。
吉林建立对标考核和目标倒逼机制,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领导干部“第一年预警,第二年降薪,第三年调整”。
在辽宁,重在推动“管理人员能上能下、员工能进能出、收入能增能减”的“三能”机制建设攻坚行动、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等9场攻坚战已经打响,将竞争机制融入国企生产经营全过程。
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,国企改革如何走深走实?
此次会议“圈定”一系列重点工作——要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,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,要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。
★
强创新:激发企业创新动能
★
2024年,地方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持续加力,打出一套健全多元投入机制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的“组合拳”——
数据显示,2024年,地方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超过6300亿元,同比增长6.6%。
2024年,地方监管企业积极参与央企创新联合体建设,在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绿色低碳等方面联合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。
聚焦优化创新环境,山东实施首席科学家制度试点,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和决策权;安徽明确投资科创企业适用容错的3项基本条件和11项适用情形、认定流程,让国企创新没有后顾之忧。
科技自立自强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2025年相关工作如何“更上层楼”?
“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,着力打造靠创新进、靠创新强、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。”张玉卓表示。
他说,下一步,聚焦健全推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有效机制,国资监管机构要立足于出资人职责定位,建立健全差异化、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、工作推动体系、政策支持体系。
在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方面,张玉卓表示,要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,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中试项目,探索建立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,帮助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。
★
优布局: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
★
2024年,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动作不断、亮点纷呈,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“重头戏”。
一方面,新兴产业布局脚步加快——
2024年,地方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为21.8%,营收占比为16.9%。
会议信息显示,江苏推动首批14只总规模506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组建落地;广东聚焦低空经济、海洋投资等领域,先后组建35家功能型平台公司;辽宁聚焦航空航天打造产业集群。
与此同时,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——
广西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年行动,凝聚转型升级合力;上海推出“人工智能+”垂类模型落地应用大礼包,建设数字化转型创新基地,向全社会发布308个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……
此外,多家地方国企积极与中央企业开展专业化整合;多个地方围绕轨道交通、工业母机等领域,与中央企业联合举办“共链行动”,共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。
推进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,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,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……聚焦深入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,此次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。
张玉卓表示,各地国资委要以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为契机,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,结合区域产业布局,大力优化产业结构,提升布局结构的时代感,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。
★
地方国资国企优化布局划定三大方向
★
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:新的一年,要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,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。
从优化布局的重点来看,要推进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,加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布局。要推动煤炭、冶金、机械、电力、化工、交通运输等重点产业提质升级,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。要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,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月19日,2025年以来A股市场涉及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组事件有15起,涉及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有31起。改革动作频频的背后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。
“国有企业必须心无旁骛练好实体经济‘看家本领’。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强调。
下一步,国有资本具体要在哪些领域重点布局?会议提出,要推进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。完善主责主业管理,加强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布局,增加应急保障、防灾减灾、医疗卫生、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。同时,要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,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,在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中不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也是下一步的重点。根据部署,地方监管国有企业要深化与中央企业产业协同,开展应用场景和产业链重点环节供需对接,共同构建区域产业融通良好生态,打造一批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。支持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加快资本、资源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全球化配置,带动中国装备、技术、标准、产业和服务共同开拓海外市场,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。
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既是发展命题,也是改革命题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5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。国务院国资委提出,各地国资委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,全力以赴抓好落实,同时要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高起点谋划下一步改革举措。
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,三项制度改革是关键环节。按照计划,今年要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。
会议还要求健全推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有效机制,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。充分发挥地方国企土地、产业、场景、政策等资源优势,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,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中试项目,探索建立场景应用创新性能促进中心,帮助真正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脱颖而出。
“各地都在因地制宜、因企制宜推出政策保障,落实长周期考核,在研发创新、人才激励、产业布局、资本运作等方面继续优化支持措施,支持国资国企在新产业敢闯敢干,为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、打造新支柱产业作出更大贡献。”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表示,2025年资本市场上科技创新、重组整合、市值管理等板块值得关注。
知本咨询公司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认为,2025年深化重组整合预计将聚焦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更加紧密地围绕“增强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竞争力”加快节奏、加大力度地按照“三个集中”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。
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观点不代表普永咨询立场。本文旨在促进行业交流共进,仅作学习研究之用,如涉版权或不便分享,后台联系删除。